“三向”引领 持续发展
——在2018年暑期教师学习班上的讲话
刘建光
同志们,大家好!这次暑期教师学习班虽然时间较短,但针对性强、内容丰富,有四位同志就学习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谈了体会,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我们进行的暑期教师读书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这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这次学习班上,有五位同志做了先进事迹发言。葛主任已年过五十,但依然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在他身上,看到的永远是积极向上,他是标杆,是爱岗敬业的标杆、乐于奉献的标杆、热爱学校的标杆。任永红、许军军两位同志是青年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敬业、爱生、务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取得了成绩,作出了贡献,他们是岗位成才的英雄。胡浩老师在教研组长的岗位上,遵循学术组织建设规律,依靠全组老师,发挥集体智慧,把英语组建设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学术氛围浓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研组。在近三年的高考和学考中,我校外语成绩一直名列市直同类学校前列。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这次学习班特意请来的岳阳县云山学校的周迪老师坚守乡村教育,做山区孩子的守望者的优秀事迹,我们要学习乡村教育者对教育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学习他们为农村孩子播散希望的种子,他们拥有一颗教育者最珍贵的对弱势群体孩子的爱与教育良心。
同志们,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办学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才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此,我谈四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办学要视质量为生命
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质量决定了人才质量,所以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办人民的教育其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人民群众“望子成龙”的心愿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能达到的人生平台高度。第三,坚持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出了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一是体现教育的阶级性,高质量的教育一定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二是体现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四,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什么是好的教育质量,这是每位同志必须要明确的,正确的质量观应该是全面的质量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是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工作、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全面教育质量观,我们要用心体会、贯彻落实。
二、办学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体现。广义来讲,学校文化有主流文化、次要文化;优秀文化、劣质文化。我们要大力建设学校主流文化,并使其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真、善、美。将教育终极目标和当下基础教育相结合,从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我校确立的“向上、向善、向实”的学校文化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向上”一方面指师生的精神状态保持积极、乐观、进取、拼搏以及看待问题都从正面去分析,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分析,从长远去分析,同时也指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保持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新成绩;“向善”一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将师生放在第一位,按马斯洛层次需要去激励师生发展;二是教职工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特别是对贫困生、学困生的关心;三是全体学生培养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爱社会的优良品质。“向实”一是学校办学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样板”,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二是教育教学工作要实,要夯实常规,把常规工作做到极致;三是培养学生诚实做人,踏实学习的品质。我们要把“三向”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德育课程化,建立相应的课程系统,安排相应的师资、教学时间,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认真组织课程实施。教职工要在“三向”文化建设中发扬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年龄较大的同志要继续保持优良作风,正确对待职业倦怠,深刻认识教育的意义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年纪大但工作热情不退,继续发挥光与热。中青年同志要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你们是学校的顶梁柱,要有担当精神,在工作中努力践行“向上、向善、向实”的精神。学校要为“三向”文化建设在制度、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确保“三向”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三、办学要努力打造学校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中教育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从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和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及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学生核心素养致力于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培养学生。例如,在文化基础方面,重点是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而人文底蕴重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重在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方面重点不是知识积累,而是方法、思维、态度。自主发展方面,主要是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而学会学习重在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重在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由此可知,自主发展重点不是老师牵着走,而是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地学习、生活,自我规划、自强自律。社会参与方面,主要是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而责任担当重在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重在热爱劳动以及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知,社会参与重点不是每天参与社会生活中,而是要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利用一切平台培养社会参与品质。
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基础,也是关键。学科核心素养实际是一种以学科专业角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能力、技术的综合素养,其核心是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能力,要在教学常规中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一方面力求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认真实施教学方案,充分发挥问题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寻找解决问题方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地思考问题。
本学年度,我们将继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高二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六学科继续实施,高一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体育八个学科从本学期开始实施。各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把该项工作作为学科组建设首要工作来抓,把任务落实到人到时间,下年级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督导到位,年级组长要密切配合,为研究工作的推进提供服务。
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不仅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大众素质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需要。办学要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依法从教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觉依法从教,要确保教育的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要确保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设立的全公益性事业,决不能用产业化的观点、市场化的观点来办学。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宗旨,要把依法治校理念贯彻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使全校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